在计算9加几时,如何通过凑十法快速得出结果?
为什么说凑十法是计算9加几的“捷径”?掌握了它,真的能让孩子做题速度翻倍吗?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发现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数学时,常常忽略凑十法的底层逻辑。其实,凑十法的关键是把“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因为10加任何数都能一眼看出结果,这和我们生活中凑整找零的思路很像——比如买东西时,9元加6元,先凑10元再算剩下的,会比直接算快得多。
具体来说,9和1能凑成10,所以计算9加几时,要做的就是: - 从另一个数里分出1给9,让9变成10; - 剩下的数和10相加,结果就是最终答案。
| 算式 | 分数字的方法 | 转化后的算式 | 结果 | |------|--------------|--------------|------| | 9+2 | 把2分成1和1 | 10+1 | 11 | | 9+3 | 把3分成1和2 | 10+2 | 12 | | 9+5 | 把5分成1和4 | 10+4 | 14 | | 9+7 | 把7分成1和6 | 10+6 | 16 |
9要凑成10,还差1,这是固定的。所以不管加几,第一步永远是从另一个数里拿出1,这一步就像搭积木时先把基础搭稳,不能错。
比如算9+8,8要分成1和7,而不是分成2和6,因为只有分1才能让9凑成10。为什么不能分2呢?因为9加2是11,没有凑成10,反而更复杂了。
凑成10后,用10加上剩下的数字就行。比如9+6,6分1剩5,10+5=15,是不是比从9开始数6个数快多了?
这时候可以让孩子记住:9的“好朋友”是1,就像生活中两个人组队,9总要找1才能凑成10。多练几次“9+1=10”,孩子就会有印象。
比如算9+3,分1给9后,剩下2,却直接写10。这时候可以用实物演示,比如9颗糖加3颗糖,先拿1颗给9颗凑成10颗,再数剩下的2颗,合起来就是12颗,直观又好懂。
作为经常看教育相关内容的读者,我发现现在很多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本里,都把凑十法作为重点内容,这是因为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还能培养孩子的“数感”。有数据显示,掌握凑十法的学生,在后续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正确率比没掌握的高25%左右。其实,数学方法就像工具,选对了,孩子学起来会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