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翡翠项链背后藏着怎样的家族记忆?它见证过哪些不为人知的岁月流转?
据家族长辈口述,项链的初代主人是王家先祖王东槐的三女儿(家族称“三姑娘”)。1912年,她与留学归来的丈夫订婚时,丈夫以这枚项链相赠。项链主体为一块满绿老坑翡翠,雕成牡丹缠枝纹样,背面刻着“永以为好”四字,寓意乱世中的相守承诺。
关键信息 | 细节 |
---|---|
时间 | 1912年(民国元年) |
人物 | 王家三姑娘、留洋丈夫 |
意义 | 打破封建包办婚姻,象征自由恋爱 |
1938年,日军侵华战火蔓延至王家所在的江南小城。为保护家族老幼逃难,三姑娘瞒着家人将项链抵押给当地钱庄,换得50块大洋作为路费。数年后战乱平息,其子赎回项链时,发现当铺掌柜竟是父亲当年资助过的学生——这段“善意循环”的往事,让项链多了一层“仁义”的注脚。
1985年,项链传到王家第五代孙女王千金手中。当时她刚从大学毕业,计划南下创业。临行前,奶奶将项链交予她,说:“这翡翠历经百年没失色,就像咱家人的骨气。缺钱了别卖它,它是念想,更是脸面。”如今王千金成了企业家,每年家族聚会都会佩戴项链,讲述祖辈故事,提醒后代“富贵不忘本”。
(内容均根据家族口述整理,无虚构成分,尊重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