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课程强调跨学科整合与批判性思维,而“五学课堂”如何在本土化实践中实现这一目标?
濮阳建业国际学校的“五学课堂”(预学、互学、展学、评学、延学)通过以下方式与IB、A-Level等国际课程深度融合:
五学环节 | 国际课程对应维度 | 衔接策略 |
---|---|---|
预学 | 探究式学习(IB) | 通过数字平台发布主题任务,学生自主查阅国际学术资源,培养信息筛选能力。 |
互学 | 合作学习(A-Level) | 分组讨论时融入跨文化议题,如全球化对本地经济的影响,强化团队协作与多元视角。 |
展学 | 项目展示(AP) | 采用PBL(项目制学习)模式,学生以英文报告、视频等形式呈现成果,对标国际评估标准。 |
评学 | 形成性评估(IB) |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与数字化工具(如Kahoot!)实时反馈,结合国际课程评分细则调整教学节奏。 |
延学 | 拓展学习(IBEE) | 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延伸至社区调研或国际竞赛,如模拟联合国,深化实践应用。 |
课程设计层面
教学方法层面
评估体系层面
这一模式既保留了本土课堂的系统性,又通过结构化设计满足国际课程对学术严谨性与创新性的双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