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频发与资源短缺交织,促使日本寻求外部资源补给与经济缓冲。
1923年关东大地震造成超10万栋建筑损毁,经济损失占当时日本GDP的30%(见表1)。
事件 | 直接损失(日元) | 经济影响 |
---|---|---|
关东大地震(1923) | 55亿 | 工业停滞、国债激增、财政赤字扩大 |
昭和金融危机(1927) | 未直接关联地震 | 银行倒闭潮,经济脆弱性暴露 |
地震加剧国内资源匮乏现状:
灾后失业率攀升至15%,民众不满催生“转移矛盾”思潮。政府通过“大陆政策”将矛盾外引,例如:
财阀集团(如三井、三菱)推动军需生产扩张:
(注:本文内容基于历史研究,客观分析事件关联性,不涉及政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