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视频资源转化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通过系统性观察公开课视频,教师可提炼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例如:
观察维度 | 分析要点 | 示例(小班科学活动《认识水》) |
---|---|---|
目标设定 | 是否清晰、可操作 | 探索水的特性与生活关联 |
活动设计 | 环节衔接、材料适配性 | 通过透明容器对比水的流动性 |
师幼互动 | 提问策略、回应方式 | 开放式提问引导幼儿自主发现 |
评价方式 |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 | 通过记录表追踪幼儿探究过程 |
教师可选择典型视频片段进行模仿,再结合本班幼儿特点调整设计。例如:
模仿阶段:
重构阶段:
通过对比不同教师的同类活动视频,教师可发现设计差异。例如:
教师A(《认识水》) | 教师B(《水的旅行》) | 差异点与启示 |
---|---|---|
侧重科学探究 | 融入绘本故事 | 叙事性设计能提升幼儿兴趣 |
单次实验 | 多次对比实验 | 循序渐进符合认知发展规律 |
建议开展以下教研活动:
建立幼儿园视频资源库,按主题、年龄段分类,并标注关键设计亮点。例如:
资源分类 | 标注示例 | 应用场景 |
---|---|---|
低结构材料 | “积木搭建中的空间感知培养” | 中班数学区活动设计参考 |
游戏化教学 | “角色扮演中融入语言目标” | 大班主题活动中目标整合 |
关键提示:教师需避免机械复制视频内容,应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关注幼儿真实需求。例如,视频中某活动若未体现“幼儿自主选择权”,可将其调整为“提供多种工具让幼儿自由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