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发现对海南岛的生态保护有何深远影响?
徐龙辉教授团队在海南岛的动物考察中,通过长期野外调查与实验室分析,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以下是其核心研究方向及代表性发现:
一、新物种发现与分类学贡献
二、生态链与栖息地研究
- 雨林食物网动态:揭示海南长臂猿与猕猴种群竞争关系,提出“垂直分层觅食”理论。
- 湿地生态修复:发现红树林昆虫群落对候鸟迁徙的支撑作用,推动建立3处生态缓冲区。
三、濒危物种保护策略
- 中华穿山甲监测:通过红外相机网络,定位海南现存最大野生种群分布区。
- 玳瑁龟产卵规律:提出“潮汐周期与光照强度”双因子保护模型,孵化率提升27%。
四、公众科普与教育
- 主导“海南生物多样性图鉴”编撰,收录本土动物1200余种。
- 设计“雨林寻踪”研学路线,累计培训基层护林员超500人次。
五、国际合作与技术应用
- 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开发“动物DNA条形码数据库”,收录海南特有基因序列2000+。
- 运用AI影像识别技术,实现海南山鹧鸪种群数量动态监测。
这些成果不仅完善了海南岛生物多样性数据库,更直接推动了《海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修订,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07-29 01:07:14
赞 145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