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原名“南屏晓钟”,康熙帝巡游时更名,背后蕴含时间变化与文化寓意的双重考量。
原名 | 更名时间 | 关联地点 | 文献出处 |
---|---|---|---|
南屏晓钟 | 康熙三十八年 | 南屏山净慈寺 | 《西湖志》《清史稿》 |
净慈寺原于清晨鸣钟,后因香火旺盛,傍晚增击钟仪式。康熙帝亲历晚钟场景,认为“晚”字更贴合实际。
“晚钟”呼应禅宗“暮鼓晨钟”传统,暗合“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诗)的文学意象,烘托空灵氛围。
“晓”隐含“破晓革新”,清初为淡化前朝记忆,改用“晚”字强调“承袭正统”,强化政权合法性。
维度 | 更名前(晓钟) | 更名后(晚钟) |
---|---|---|
鸣钟时段 | 清晨 | 黄昏至夜半 |
文学意象 | 朝气、新生 | 禅寂、归隐 |
帝王视角 | 与前明文化关联 | 塑造清廷文化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