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从构想到实施历经数十年,国务院组织多轮跨学科论证,涵盖水文、生态、移民、经济等领域,确保科学性与可行性。
领域 | 核心内容 |
---|---|
水文与地质 | 分析长江流域洪水规律,评估大坝抗震能力,论证三峡库区地质稳定性。 |
生态环境 | 研究水库对气候、鱼类洄游的影响,提出珍稀物种保护方案,制定水土保持措施。 |
移民安置 | 规划百万移民搬迁方案,测算补偿标准,设计新城镇基础设施与就业保障政策。 |
经济效益 | 核算发电、防洪、航运收益,对比建设成本与长期回报,评估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
工程技术 | 论证大坝设计标准、施工技术难点(如船闸系统),开展模型试验验证安全性。 |
专题调研(1986-1988)
国务院成立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分设14个专家组,涵盖400余位专家,针对技术、经济、社会问题提交专题报告。
可行性报告(1990)
综合论证成果形成《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工程必要性、技术可行性与风险应对方案。
国务院审议(1992)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可行性报告,并提交全国人大表决,最终以67%赞成票批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