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馆凭借其国际标准设施、赛后可持续运营模式及冬奥改造经验,成为赛事优选场地,并通过功能复用与技术创新实现遗产价值转化。
硬件设施完善
场馆拥有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冰面、制冰系统及观赛席,可直接承接高水平比赛,降低重复建设成本。
设施类型 | 具体配置 |
---|---|
冰面面积 | 1.83万平方米 |
观众容量 | 1.8万座(可扩展至2万) |
制冰技术 |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 |
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交通网络密集,毗邻地铁8号线与15号线,1小时内覆盖全市70%区域。
大型活动经验丰富
作为2008年夏奥会与2022年冬奥会双遗产场馆,曾举办体操、冰球等国际赛事,运营团队成熟。
空间功能转换
绿色技术延续
沿用冬奥期间应用的智能照明系统(节能率达40%)、光伏发电屋面(年供电10万度),实现低碳运维。
商业生态激活
通过“赛事+文旅”模式开放公众滑冰体验区,开发冬奥主题文创产品,年度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场馆运营方联合北京市体育局推出《冬奥遗产长效利用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冠名合作等方式,确保年均举办60场以上群众性体育活动,直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产业收入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