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冲突导致基础设施损毁、人道准入受阻、资源分配失衡、安全威胁常态化以及长期安置机制缺失,加剧难民危机应对难度。
内战交火区与难民营分布高度重叠,冲突各方常以封锁道路、扣留物资或攻击救援人员为手段阻挠援助。例如,叙利亚部分地区因多方势力割据,国际组织需反复谈判才能短暂进入。
障碍类型 | 具体表现 | 受影响区域案例 |
---|---|---|
物理封锁 | 道路桥梁损毁率达72% | 也门塔伊兹省 |
行政限制 | 签证审批周期超6个月 | 南苏丹联合州 |
安全威胁 | 年度袭击救援车队事件达154起 | 刚果(金)北基伍省 |
物资输送断层
战区货币体系崩溃导致跨境采购失效,2022年阿富汗出现面粉与燃油价格飙涨400%,部分难民营每日热量摄入低于1500大卡。
医疗资源挤兑
也门萨那省战前每万人拥有医生数14.2人,现降至2.1人,霍乱疫苗接种覆盖率不足31%。
边境管控松弛与武装渗透形成恶性循环,缅甸若开邦难民营2023年记录到37起跨境武装分子绑架事件。儿童兵征募率在非洲之角战区达14.3%,女性遭受性暴力概率较和平地区高出8倍。
联合国难民署资金到位率连续三年低于58%,欧盟与非盟在厄立特里亚难民安置配额问题上产生政策分歧,导致3.2万人滞留临时营地超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