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实验首次精确测量中微子振荡的theta13参数,填补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关键空白,证实了第三种振荡模式的存在。
中微子是基本粒子的一种,分为电子中微子、缪子中微子、陶子中微子三种类型。中微子振荡指不同种类中微子在传播过程中相互转化的现象。这一过程需满足两个条件:
“第三种振荡模式”特指与混合角theta13相关的振荡形式,表现为:
参数 | 对应振荡模式 | 发现时间 | 主要实验方法 |
---|---|---|---|
theta12 | 太阳中微子振荡 | 2002年 | 太阳中微子观测 |
theta23 | 大气中微子振荡 | 1998年 | 大气中微子探测器 |
theta13 | 反应堆中微子振荡 | 2012年 | 大亚湾反应堆实验 |
测量精度
实验测得sin2(2θ13)=0.084±0.005,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革新
科学价值
该结果为中微子质量顺序测量奠定基础,并为解释宇宙中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现象提供关键参数。
大亚湾实验基于6个全同探测器,布设在核电站不同位置:
通过对比不同距离的中微子流强差异,成功提取theta13参数。实验数据表明:
该发现推动多个领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