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大型客机在研发过程中,通过全球供应链整合与自主技术攻关,形成了多项国际合作与自主研发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
C919采用的LEAP-1C发动机由法国赛峰集团与美国通用电气(GE)合资企业CFM国际公司提供,但其安装接口、燃油控制系统和动力匹配方案由中国商飞自主设计。例如,商飞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飞发一体化”技术,解决了发动机与机体的气动匹配问题。
航电系统由中美合资的昂际航电(中航工业与霍尼韦尔联合成立)提供硬件,但核心飞控软件由中国商飞自主编写。以下为关键系统分工表:
系统模块 | 国际合作方 | 自主研发内容 |
---|---|---|
航电硬件 | 昂际航电(霍尼韦尔技术支持) | 飞控逻辑算法、人机交互界面 |
通信导航 | 柯林斯宇航(美国) | 数据融合与地面测试系统 |
液压系统 | 派克汉尼汾(美国) | 管路布局与压力控制策略 |
机身铝锂合金材料采购自美国铝业公司,但商飞自主完成了材料的成型工艺和疲劳测试。例如,机翼整体壁板采用自主创新的“超临界翼型设计”,使气动效率提升15%。
C919按照中国民航局(CAAC)标准设计,同时引入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适航审定经验。商飞团队主导了全机电磁兼容性试验和结冰防护系统验证,建立了符合国际规范的测试体系。
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级供应商参与零部件供应,但商飞通过自主研发的“主制造商—供应商”管理模式,掌握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和适航取证等核心环节,确保技术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