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年,1912年正式更名后,学科体系从传统经史主导转向现代科学教育,形成文理并重的格局。
京师大学堂时期(1902-1912) | 北京大学初期(1912年后) |
---|---|
经学、理学、史学为核心 | 取消经学独立学科地位 |
政科(法律、政治) | 法科(含法律、政治、经济) |
格致科(数学、物理) | 理科(增设地质学、生物学) |
工科(土木、矿冶) | 工科并入北洋大学 |
农科 | 农科独立为北京农业专门学校 |
增设新学科门类
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后,引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西方学科,文科从传统经史扩展到人文社科综合领域。
理科新增化学实验室、地质研究所,强化实验科学地位。
教育模式革新
推行选科制,废除年级制,学生可跨学科选修课程;
设立研究所(国学、自然科学),开创中国研究生教育先河。
学科整合与裁撤
停办商科(1913年)、工科(1914年),聚焦基础学科建设;
1920年招收女学生,教育学系增设女性教育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