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参数的实时优化?
压密注浆的动态调整需结合地质条件、施工监测数据及验收标准,遵循以下原则:
调整维度 | 实施策略 |
---|---|
注浆压力 | 分阶段控制:初期采用低压渗透,后期逐步提升至设计压力;实时监测压力波动。 |
注浆量 | 根据孔隙率计算理论注浆量,结合实际吸浆量动态调整,偏差超10%需复核地质。 |
参数联动 | 压力升高时减少注浆速率,压力下降时增加注浆量,维持土体密实度均衡。 |
验收指标 | 压力调整方向 | 注浆量调整方向 |
---|---|---|
地表沉降≤5mm | 降低压力 | 适度增加注浆量 |
土体密实度达标 | 维持设计压力 | 达到理论注浆量的90% |
无侧向位移 | 严格控制压力峰值 | 分段注浆,避免集中 |
注:调整过程需同步记录压力-时间曲线及注浆量数据,作为验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