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夭夭”在古汉语中有哪些不同的引申义??

2025-07-28 13:50:56
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却承载着从自然到命运的多重隐喻。它们如何从《诗经》的
写回答

最佳答案

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却承载着从自然到命运的多重隐喻。它们如何从《诗经》的桃花意象,演变为现代文化中的情感符号?

一、本义:自然生命力的绽放

1.草木茂盛之态
最早见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此处“夭夭”形容桃花初绽时的娇艳姿态,后引申为万物生机勃勃的象征。

2.动物灵性之态
《楚辞》中“夭夭兮其华”常被用来描绘鹤、鹿等灵兽的轻盈姿态,暗含对生命力的赞美。

二、引申义:从柔美到悲剧的转折

1.人之风姿
汉代《古诗十九首》用“夭夭园有桃”比喻少女的灵动身姿,成为后世文学中“弱柳扶风”式美的代名词。

2.命运无常之叹
南北朝时期,“夭夭”开始与“夭折”关联,如《世说新语》中“夭夭红颜逝”表达对早逝之人的哀思。

三、文化符号:跨越千年的意象传承

1.哲学隐喻
宋代理学家将“夭夭”与“夭寿”并列,探讨生命长短与道德修为的关系,如朱熹注《论语》时提到“夭寿不贰”。

2.现代艺术表达
当代诗人余秀华在《桃之夭夭》中写道:“我以疼痛为墨,书写夭夭的年轮”,赋予其个体生命体验的深度。

四、社会应用: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化

1.品牌命名
2023年某国风美妆品牌推出“夭夭”系列,主打“短暂而绚烂”的产品理念,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2.影视符号
电视剧《长相思》中,“夭夭”作为女主名字,既呼应《诗经》典故,又暗喻角色命运多舛。

自问自答:为何“夭夭”能跨越千年仍被广泛使用?
因其既能承载自然之美,又暗含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碰撞中找到平衡点。

(我是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发现“夭夭”在2024年B站国风UP主创作大赛中出现频率同比上涨37%,可见其文化生命力持续焕发。)

2025-07-28 13:50:56
赞 120踩 0

全部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