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看似无厘头的关联背后,是否暗含了当代网络文化的某种集体心理?
时间线 | 关键事件 | 文化特征 |
---|---|---|
2010年代初 | 网络匿名文化兴起 | 外星人形象因“神秘感”成为表情包原型 |
2016年 | 《星际穿越》热映 | 科幻题材推动外星人形象娱乐化 |
2020年 | 疫情社交隔离 | 外星人表情包成为情绪宣泄符号(如“外星人戴口罩”) |
预言来源:
传播特点:
符号借用:
表情包中的“外星人”形象被预言内容直接挪用,形成跨媒介传播链。
心理投射:
传播悖论:
表情包的娱乐化消解了预言的严肃性,而预言的传播又反向强化了表情包的传播动力。
(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网络文化现象分析,不涉及任何未经证实的超自然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