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探明的巨量可燃冰资源,因其高能量密度与低碳排放特性,或推动全球能源供应结构向更清洁方向转型。
南海可燃冰储量约800亿吨油当量(中国官方数据),相当于全球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的2倍。其能量密度是传统天然气的10倍,燃烧后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
能源类型 | 能量密度(MJ/kg) | 碳排放(kgCO?/GJ) | 开采成本(美元/桶油当量) |
---|---|---|---|
可燃冰 | 56 | 50 | 60-80(当前) |
常规天然气 | 53 | 56 | 30-50 |
石油 | 42 | 73 | 40-70 |
中国已实现可燃冰试采连续产气30天(2020年),但商业化需突破三大难题:
可燃冰不会直接颠覆现有能源体系,而是作为过渡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互补。例如,其稳定供能特性可弥补风电、光伏的间歇性缺陷。中国已规划“可燃冰-氢能-储能”三位一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将可燃冰开发纳入《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实行勘探权招标与国际技术合作并行的策略。同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对海底资源开发的约束,要求各国平衡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