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核试验等重大事件中,李春姬的播报如何通过语言与视觉符号构建国家叙事?
一、语言风格:权威性与仪式感的双重强化
二、视觉呈现:符号化场景的沉浸式构建
-
背景设计
- 红色幕布:象征革命传统与集体主义,背景中的朝鲜国旗与领导人画像强化政治归属感。
- 动态数据可视化:核试验数据以动态图表形式呈现,配合音效增强科技感与可信度。
-
肢体语言
- 端坐姿态:身体前倾15度,双手平放桌面,传递专业性与克制力。
- 眼神控制:直视镜头时瞳孔收缩,配合微表情变化(如短暂闭眼),暗示“历史时刻”的庄重性。
三、信息传递:叙事框架的层级化设计
- 时间轴重构
- 将核试验置于“主体思想”发展史中,例如:“这是金日成主席‘先军政治’理念的延续性胜利。”
- 受众分层
- 对内:强调“自力更生”“民族尊严”,弱化国际制裁影响。
- 对外:使用联合国官方语言(英语)同步播报,配合字幕翻译,塑造“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形象。
四、情感共鸣:集体记忆的唤醒策略
- 音乐选择:播报前播放《爱国歌》片段,以升调旋律唤起民族自豪感。
- 历史类比:将核试验与“抗日战争”“朝鲜战争”并列,构建“抗压斗争”的连续叙事。
五、技术细节的隐性处理
- 数据模糊化:仅公布“成功”“达到预期效果”等定性结论,回避具体当量、技术参数。
- 专家背书:穿插“国防科学家代表”采访片段,以“集体智慧”替代个人权威。
(注:以上分析基于公开报道与朝鲜官方媒体内容,不涉及对政治立场的评价。)
2025-07-28 07:51:08
赞 60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