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的筹建与成军是中国近代海防史上的重要事件,它见证了晚清在军事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与努力。从开始规划到最终成军,经历了多个关键阶段。
- 决策与筹备阶段(1874-1879年)
- 背景: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引发清政府海防大讨论。恭亲王奕訢等认识到建立近代海军的紧迫性。
- 举措:1875年,清政府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李鸿章着手向外国订购军舰,如从英国订购了“镇东”“镇西”“镇南”“镇北”等炮艇。
- 初步发展阶段(1879-1885年)
- 购舰行动:继续从国外购买先进战舰,1880年向德国订造“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和“济远”巡洋舰。同时,设立水师学堂培养海军人才,1881年在天津设立北洋水师学堂。
- 基地建设:开始建设海军基地,1881年选定旅顺和威海卫作为北洋海军的两大基地,进行港口、船坞、炮台等设施建设。
- 成军阶段(1885-1888年)
- 舰队组建:1885年,“定远”“镇远”等舰回国,北洋海军实力大增。1888年10月,《北洋海军章程》颁布,标志着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 编制确立:北洋海军拥有大小舰船25艘,官兵4000余人,舰队编制、官制、训练等方面都有了明确规定。
2025-07-28 04:29:47
赞 129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