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自然现象在诗人笔下如何被赋予情感与哲思?
诗句摘录 | 出处 | 朝代 | 意象分析 |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 | 唐 | 以"好雨"喻春雨润物,暗含对时令的敬畏 |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 白居易《夜雨》 | 唐 | 通过雨声与灯光的交替,烘托孤寂心境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宋 | 用听觉通感展现雨后市井生机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宋 | 动静结合描绘暴雨的磅礴气势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志南《绝句》 | 南宋 | 以触觉描写春雨的细腻温润 |
这些诗句中,"白雨"既指雨势的绵密(如"跳珠"比喻),也暗含视觉上的朦胧感(如"杏花雨"的粉白意象)。诗人常借雨抒怀: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展现民生疾苦,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则通过雨声延展时空距离。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作品中的"白雨"实为雪雨混合现象(如柳宗元《江雪》"独钓寒江雪"的冷雨意象),这种跨季节的描写手法拓展了传统雨诗的意境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