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概念下,怎样借助具体教学案例真正展现思维高效化与问题思维化呢?
在数学函数教学里,老师可以先提出生活实例问题,比如汽车行驶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建立函数模型,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抽象和概括,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之后,老师给出不同类型的函数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在解题时,学生要快速提取关键信息,运用已掌握的函数性质和解题方法,高效地找到解题思路。像在解二次函数最值问题时,学生能迅速联想到配方法或公式法,这就体现了思维的高效化。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选取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首先提出一系列问题,如“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吗?”“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多方面的影响?”
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去分析。他们要查阅资料、对比不同观点,将问题层层剖析。例如,在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学生会考虑到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近代工业的兴起等方面,把一个大问题细化为多个小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培养问题思维化的能力。
传统教学 | 深度学习教学 |
---|---|
老师直接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思维较局限,遇到问题难以独立解决。 |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高效思维和问题思维能力,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类问题。 |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可以看到,“深度学习”概念能够有效推动思维高效化与问题思维化在教学中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