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工程为何屡次陷入"卡脖子"困境?土地性质认定、补偿标准争议、历史遗留问题交织,是否会影响2025年全线通车目标?
路段名称 | 当前状态 | 主要争议点 | 涉及部门/主体 |
---|---|---|---|
大观路隧道段 | 征地协商停滞 | 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争议 | 市规自局、天河区政府 |
黄村立交段 | 部分用地已移交 | 历史违建认定与拆除补偿 | 黄埔区城建局、属地街道 |
全线工程 | 2023年完成70%主体建设 | 跨行政区协调机制效率 | 广州交投集团、省交通厅 |
土地性质认定复杂性
涉及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混合区域,需逐宗核查权属档案。例如大观路隧道段存在1980年代遗留的"一书两证"不全问题,需经省自然资源厅特批。
补偿谈判僵局
黄村立交段涉及3处未登记厂房,评估机构与业主对工业物业补偿标准分歧达40%。现行《广州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第28条成为争议焦点。
跨区协调机制
天河、黄埔两区在征地时序上存在优先级冲突,需市政府层面建立"并联审批"通道。参考2022年广佛西环城际铁路征地经验,跨市协调耗时约11个月。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广州市2023年交通重点项目推进会公开资料及属地政府公示文件,具体时间节点以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