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如何兼顾硬件底层逻辑与软件系统架构的协同培养?
电子工程与嵌入式系统应用(EEEA)专业需在硬件与软件能力之间建立动态平衡,既要培养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等硬件基础,又要强化算法开发、系统集成等软件能力。以下从课程结构、实践环节、师资配置三方面展开分析:
课程类别 | 硬件设计课程 | 软件开发课程 | 交叉融合课程 |
---|---|---|---|
核心课程 | 模拟电路设计、数字逻辑电路、嵌入式系统开发 | C/C++编程、Python算法、操作系统原理 | 嵌入式实时系统、物联网协议栈 |
选修课程 | FPGA设计、射频电路、电源管理 | 嵌入式Linux开发、机器学习框架 | 嵌入式安全、边缘计算架构 |
学分占比 | 约40%(硬件基础+项目实践) | 约35%(编程+系统设计) | 约25%(软硬协同开发) |
关键平衡点:
注:以上课程设置需根据行业需求动态调整,例如增加AI芯片设计、RISC-V开源架构等前沿方向,同时确保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产教融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