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社会科学院与东盟国家智库的合作日益深化,这种跨区域学术交流不仅推动了区域研究的进展,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除已知的合作框架外,公众普遍关心的是:这些合作框架下具体有哪些领域的交流与研究?
以下是部分合作成果的梳理(截至2023年公开信息):
东盟国家 | 合作智库名称 | 合作领域 |
---|---|---|
越南 | 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 | 区域经济一体化、边境治理 |
泰国 | 朱拉隆功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 文化多样性、跨境民族研究 |
马来西亚 | 马来亚大学亚洲研究所 | 能源政策、可持续发展 |
新加坡 | 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 数字经济、智慧城市规划 |
印度尼西亚 | 佩坎巴鲁大学东盟研究中心 | 海洋经济、生态环保合作 |
老挝 | 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 | 农业现代化、减贫经验共享 |
缅甸 | 仰光大学东亚研究中心 | 边境贸易、非传统安全议题 |
柬埔寨 | 金边皇家大学东盟研究院 | 旅游合作、文化遗产保护 |
菲律宾 | 德拉萨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 海洋权益、渔业资源管理 |
文莱 | 马来工艺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能源外交、青年交流机制 |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合作多聚焦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升级、RCEP框架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务实合作。部分智库还联合发布了《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白皮书》《澜湄流域可持续发展报告》等研究成果,体现了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的紧密结合。
(注:以上信息基于公开报道整理,具体合作动态需以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