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美人”在中华文化经典文学作品中究竟有怎样的体现呢?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少年时期有着极为俊美的外貌和纯真的气质,可视为“童美人”形象的一种体现。他眉眼含情,肌肤莹润,行为举止间带着未脱的稚气与天然的风流。例如书中描写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种细腻的外貌描写将一个青春年少、容貌出众的“童美人”跃然纸上。贾宝玉纯真善良,对身边的姐妹呵护备至,其言行中充满了孩童般的率真与好奇,使他的“童美人”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哪吒在《封神演义》里是典型的“童美人”。他闹海时不过是个孩童模样,但长相异常俊美。书中虽未详细描绘其面容,但从哪吒的人物设定和形象塑造上,能想象出他的可爱与俊美。他脚蹬风火轮,手持火尖枪,浑身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哪吒天真勇敢,面对邪恶势力毫不畏惧,这种孩童的勇敢与他俊美的形象相结合,让“童美人”形象具有了英雄气概。
《婴宁》中的婴宁是个青春少女,有着纯真无邪的笑容和娇美的容貌,宛如“童美人”。她爱笑,笑容“笑容可掬,花光焕发”,纯真烂漫的气质让人仿佛看到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婴宁的美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的天真烂漫、率性而为。她在山林间嬉戏,笑声清脆,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童美人”的自然之美和灵动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