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教育理念中的“无边界学习”如何在校园物理空间中实现?
成都霍森斯小学作为中丹教育合作项目,其建筑设计通过以下方式融合丹麦教育理念:
设计要素 | 丹麦教育理念体现 | 具体实践案例 |
---|---|---|
开放共享中庭 | 促进跨年级互动与自主探索 | 三层通高空间,配备阶梯式座位与可移动书架 |
模块化教室布局 | 灵活适应多样化教学模式 | 可拆卸隔断墙,支持小组协作与全班讨论 |
自然材料运用 | 强调生态可持续与感官体验 | 本地竹材、再生木材与裸露混凝土结合 |
户外学习平台 | 延伸课堂至自然环境 | 屋顶花园、雨水收集系统与露天讨论区 |
垂直交通设计 | 鼓励非正式交流与偶遇 | 螺旋楼梯与连廊设置休息平台 |
空间流动性
自然与人文的平衡
社区参与性
该设计通过物理空间重构,将丹麦教育中“平等、协作、探索”的价值观转化为可感知的校园体验,同时兼顾中国教育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