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案例宣传更贴近日常生活?
唐满意通过「案例+场景」双线渗透模式,将扫黑除恶政策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实践指南。
策略 | 案例呈现 | 群众理解效果 |
---|---|---|
本地化案例改编 | 将跨省“套路贷”案改编为县城奶茶店资金链断裂故事 | 82%受访者表示能联想到身边高利贷风险 |
互动问答剧场 | 模拟村委选举中“村霸”操控投票的沉浸式剧本 | 参与者90%准确识别3类涉黑行为特征 |
短视频情景剧 | 用方言演绎工地暴力讨薪事件的法律救济路径 | 视频评论区出现200+次“原来报警要带这些证据”的自发讨论 |
法律盲点拆解 | 对比“普通纠纷”与“软暴力”案件的立案标准差异 | 社区调解员反馈涉黑类投诉识别率提升40% |
跨代际传播 | 老年群体普法采用广场舞教学+反诈骗口诀结合 | 65岁以上群体主动咨询举报渠道人数增长3倍 |
关键洞察:唐满意团队发现,当案例中出现与群众职业、家庭结构高度相似的细节时(如案例中的“外卖骑手遭遇恶意差评勒索”),政策理解度可提升至78%。通过建立「案例元素数据库」,根据地域特征动态调整宣传内容,使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指南。
(注:文中数据为模拟调研结果,实际案例需以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