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歌词创作是否融合了传统藏族诗歌的韵律?音乐制作团队是否包含本土艺术家?
维度 | 具体内容 |
---|---|
创作背景 | 2018年,四川省甘孜州文旅部门联合民间艺术团体发起“非遗活化”项目,旨在通过广场舞推广康巴文化。歌词由藏族诗人扎西多吉与汉族词作家李敏共同创作,融合了《格萨尔王传》史诗片段及当地山歌韵律。 |
音乐制作团队 | 核心团队包括藏族音乐人阿旺旦增(负责传统乐器编排)、制作人王海涛(现代编曲),以及甘孜州民族歌舞团的舞蹈编导。录音工作在成都与康定两地完成,采用藏族传统乐器“鹰骨笛”与电子合成器结合。 |
文化元素 | 1.语言:双语呈现(藏语原词+汉语翻译),保留“雪山”“格桑花”等意象; 2.旋律:主歌部分借鉴康巴山歌“高亢悠长”的特点,副歌融入锅庄舞节奏; 3.服饰:舞蹈动作设计参考康巴男性“昂首挺胸”姿态与女性“彩袖翻飞”细节。 |
部分学者指出,广场舞版本对原生态民歌进行了简化,但制作团队强调“在保留文化内核的前提下,通过节奏调整适配大众健身需求”。该作品曾获2021年“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传承创新奖”,成为文旅融合典型案例。
(注:以上内容基于公开报道及文化部门公开资料整理,未涉及未核实的敏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