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选择遁入空门?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时代烙印?
成员 | 皈依状态 | 核心原因 |
---|---|---|
夏丏尊 | 皈依 | 受李叔同影响,寻求精神解脱,践行佛教教育理念 |
经亨颐 | 未皈依 | 主张艺术救国,投身社会改革,未完全脱离世俗责任 |
吴我尊 | 未皈依 | 专注学术研究,佛教思想仅作为个人修养补充 |
许幻园 | 未皈依 | 因家道中落、战乱动荡,精神苦闷但未系统接触佛教 |
师承与精神共鸣
时代困境与救赎
教育实践的延伸
个人生命体验
?延伸思考
天涯五友的选择折射出民国知识分子的信仰分野:一部分如李叔同、夏丏尊转向宗教寻求精神出路,另一部分如经亨颐则坚持入世救国。这种分化既是个人志趣使然,也与佛教在近代中国“人间化”转型(如太虚大师倡导的社会佛教)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