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纳尔上校的无人驾驶模型通过结构创新与控制理念,为科尔尼的旋翼机设计提供了气动力学优化与自主导航系统的关键参考。
科尔尼在早期旋翼机研发中,参考了勒纳尔模型的两项核心设计:
勒纳尔模型特征 | 科尔尼设计应用 |
---|---|
四轴对称旋翼布局 | 增强飞行稳定性与负载分配 |
机械式自动平衡装置 | 简化人工操控复杂度 |
气动效率提升
勒纳尔模型采用轻量化桁架结构,使科尔尼意识到材料强度与重量的平衡关系,推动其使用铝合金框架替代传统木质机身。
控制逻辑革新
无人驾驶模型依赖预设陀螺仪反馈机制,科尔尼将其改良为半自动操纵杆系统,降低飞行员操作负荷,成为现代直升机操控的雏形。
勒纳尔模型因动力不足仅能实现短距飞行,科尔尼通过引入大功率活塞发动机,将续航时间延长至30分钟以上,同时优化旋翼倾角以提升升力效率(实验数据见下表)。
参数 | 勒纳尔模型 | 科尔尼原型机 |
---|---|---|
最大滞空时间 | 5分钟 | 38分钟 |
有效载荷 | 2kg | 120kg |
抗风能力等级 | 3级 | 6级 |
科尔尼在1922年公开的《垂直飞行器设计手稿》中多次引用勒纳尔的实验数据,例如旋翼末端扰流片设计,证明其通过缩小模型比例测试降低研发风险的方法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