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对德宣战案引发的北洋政府内部分裂,成为督军团与张勋复辟关联的关键节点。以下通过历史事件关联性分析两者关系。
一、对德宣战案的背景与失败影响
- 关键点:宣战案失败导致段祺瑞派系失势,督军团(地方军阀联盟)试图通过武力干预中央政局。
二、督军团与张勋复辟的联动
- 政治投机需求
督军团核心人物(如倪嗣冲、张怀芝)希望借张勋之力推翻黎元洪,但未预料其真实目的是复辟帝制。
- 徐州会议(1917年5月)中,督军团默许张勋“调解府院之争”,实际为其进京铺路。
- 利益驱动与误判
- 短期目标:恢复段祺瑞权力或建立更强中央权威。
- 长期误判:低估张勋复辟野心,认为可借其军事力量压制反对派。
- 复辟后的态度转变
- 复辟宣布后(1917年7月),多数督军转而反对,仅少数支持(如倪嗣冲)。
- 段祺瑞借“讨逆”重掌政权,督军团最终选择与复辟切割。
三、宣战案失败与复辟的因果关系
- 结论:宣战案失败是加速督军团支持张勋的短期催化剂,但复辟本质是军阀博弈与权力真空的产物。
四、争议与历史再审视
- 督军团的真实立场
- 部分史料显示,督军团最初仅支持张勋“解散国会”,复辟后迅速倒戈,反映其利益至上原则。
- 段祺瑞的角色
- 段派可能默许张勋行动,以利用其清除黎元洪势力,再以“再造共和”名义重掌大权。
注:本文依据《中华民国史》《北洋军阀史》等权威史料梳理,事件关联性分析需结合多方记载交叉验证。
2025-07-27 22:30:54
赞 131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