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伊藤博文遇刺后,日本加速推进对朝鲜半岛的全面控制,次年签署《日韩合并条约》。
时间 | 事件概要 |
---|---|
1905年 | 日本迫使韩国签订《乙巳条约》,成为“保护国” |
1909年10月 | 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安重根刺杀 |
1910年8月 | 《日韩合并条约》签订,韩国主权被完全剥夺 |
政治借口的强化
伊藤遇刺后,日本舆论将事件定性为“韩国反日势力失控”,主张通过彻底兼并消除“不稳定因素”。时任首相桂太郎公开表示需“改革韩国统治体系”。
权力结构的转变
伊藤生前主张渐进合并,与军部激进派存在分歧。其去世后,军部主导的“强硬派”迅速掌权,推动合并流程提速。
国际反应的弱化
刺杀事件引发西方列强对韩国“自治能力”的质疑,日本借机宣称合并是“维护地区稳定的必要措施”。
部分学者认为合并进程在伊藤遇刺前已不可逆转,刺杀仅提供舆论抓手;另一些研究指出,事件促使日本放弃“渐进统治”方案,直接实施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