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的躯干是全身动态的“稳定器”,就像盖房子时的承重墙一样重要。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稍微倾斜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倾斜角度直接决定了小马是站立、奔跑还是跳跃。
小马的脑袋圆圆的,特别可爱,用球体来概括再合适不过!球体的位置决定了小马的“视线方向”——比如球体向左上方倾斜,就像在看天上的小鸟~
颈部则是连接头部和躯干的“桥梁”,用圆柱体来表现最直观。圆柱体的弯曲程度能体现脖子的灵活性:
小马的四肢是动态的“发动机”,跑、跳、站全靠它们!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分解后超简单:
部位 | 几何概括 | 动态小技巧 |
---|---|---|
大腿/小腿 | 较粗的长方体 | 站立时两腿垂直,像两根稳固的柱子;奔跑时前后腿“一屈一伸”,前面的腿长方体向前伸展,后面的向后蹬,像弹簧一样有张力~ |
脚掌/马蹄 | 较小的长方体/梯形 | 马蹄是“落脚点”,画的时候要注意和地面的角度,比如走路时前脚掌先着地,马蹄前端微微抬起,像踩在小台阶上~ |
关节处 | 圆柱体(简化) | 膝盖、脚踝等关节可以用短圆柱体过渡,让四肢的弯曲更自然,比如跪坐时膝盖处的圆柱体向后突出,表现关节的转折~ |
画四肢时,先确定“大长方体”的走向,再细化关节和马蹄,就能避免“四肢长短不一”“关节错位”的问题啦!
小马宝莉里的角色还有鬃毛、尾巴、角和翅膀这些“标志性零件”,虽然不是身体动态的核心,但用几何简化后能让画面更协调: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画一条贯穿全身的动态线(可以是曲线或折线),让所有几何块“串联”起来!比如画一只跳跃的小马,动态线是一条向上拱起的弧线,从头顶的球体出发,经过颈部的圆柱体、躯干的长方体,再到四肢的长方体,确保每个几何块都“沿着这条线”摆放,这样整体姿势就会流畅又自然~
举个例子:画“紫悦开心地挥手”,动态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头部球体向右偏,躯干长方体微微右倾,前腿长方体向前伸展(像在挥手),后腿长方体支撑身体,尾巴的“云朵状”图形也向右上方扬起——是不是一下子就有画面感了?
通过几何结构分解,把复杂的马体动态拆成“球体、圆柱体、长方体”这些简单图形,是不是觉得画小马姿势一点也不难了?快拿起笔试试吧~先从简单的站立姿势开始,再挑战奔跑、跳跃,慢慢就能解锁各种可爱的小马动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