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凯恩斯在《通论》中对“充分就业”概念进行了怎样的重新定义??

2025-07-20 17:10:01
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则提出均衡状态下仍可能存在非自
写回答

最佳答案

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则提出均衡状态下仍可能存在非自愿失业,需通过干预调节总需求。

理论背景的颠覆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批判了古典经济学派的“市场自动出清”假设。他认为,经济可能长期处于非充分就业均衡,即总需求不足导致企业缩减生产,进而引发失业。

核心定义的重构

凯恩斯将“充分就业”定义为:

传统观点凯恩斯观点
劳动力市场供需自动平衡总需求决定就业水平
失业仅源于自愿选择存在非自愿失业(如需求不足型失业)
工资弹性调节就业工资刚性阻碍市场调整

关键逻辑链条

  1. 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提出,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波动及流动性偏好共同导致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所需水平。
  2. 非自愿失业的必然性
    即使劳动者接受更低工资,企业仍可能因预期收益不足而拒绝雇佣,形成“失业陷阱”。
  3. 政策干预必要性
    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如公共投资)和货币政策刺激需求,推动就业向充分水平靠拢。

与传统学派的差异

  • 分析方法
    古典理论关注微观个体行为,凯恩斯转向宏观总量分析(如总供给、总需求)。
  • 时间维度
    短期均衡成为研究重点,否定长期自动回归充分就业的结论。
  • 社会影响
    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重塑了20世纪经济政策框架。

2025-07-20 17:10:01
赞 97踩 0

全部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