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21 17:25:56 阅读: 142
196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宣告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进入倒计时。这场持续17天的辩论,不仅成为东西方阵营的角力场,更点燃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燎原之火。
1960年11月28日,联合国大会开启对殖民地独立议题的讨论。苏联率先抛出“立即独立”提案,要求所有殖民地和托管地“无条件终止外国统治”,并拆除军事基地、废除殖民机构。该草案强调“主权平等原则”,矛头直指英法葡等传统殖民国家。
43个亚非国家(最初25国,后增至43国)联合提出另一版本,主张“渐进式独立”——在确保政治经济基础的前提下移交政权,并反对“割裂民族统一”的独立形式。尽管两版提案均反对殖民主义,但苏联要求1961年底完成独立进程的修正案遭亚非集团否决,暴露出新兴国家与社会主义阵营的策略分歧。
12月14日的表决成为冷战地缘的缩影:
提案方 | 赞成票 | 反对票 | 弃权票 | 关键立场 |
---|---|---|---|---|
苏联草案 | 32 | 35 | 30 | 立即独立,废除殖民体系 |
亚非草案 | 90 | 0 | 9 | 渐进过渡,防止领土分裂 |
反对阵营 | 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等9国弃权 |
苏联草案因西方国家集体反对以3票之差流产,而亚非提案则以90:0的绝对优势通过。值得玩味的是,美英法等国虽未投反对票,却以弃权表达对“非殖民化速度”的保留态度。
最终通过的宣言包含三大核心:
宣言通过后,全球殖民体系加速崩塌:
数据对比
年份 | 非自治领土数量 | 未独立人口 |
---|---|---|
1945 | 72 | 7.5亿 |
1985 | 17 | 不足300万 |
2024 | 17(含查戈斯群岛、西撒哈拉等) | 约200万 |
现实困境
部分微型领土(如太平洋岛屿)因经济脆弱选择维持现状;直布罗陀、马尔维纳斯群岛等涉及主权争议的飞地,则成为殖民主义的历史残影。
2019年,联合国大会以116:6通过决议,要求英国6个月内将查戈斯群岛归还毛里求斯。尽管英国拒绝执行,但90%成员国支持反殖民议程,印证了1960年宣言的持久效力。而中国自1971年恢复联合国席位后,持续推动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除名,为主权完整提供法理支撑。
这场63年前的投票,至今仍在重塑国际秩序——当查戈斯群岛原住民在佩鲁斯巴纽斯环礁升起毛里求斯国旗时,《独立宣言》的原则依然在波涛中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