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时间: 2025-03-21 09:17:39 阅读: 169


开启中国新文学运动新纪元

1921年1月4日,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内,一场由沈雁冰(茅盾)、郑振铎、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等十二位文化先锋发起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正式成立。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文学运动迈入组织化、系统化发展阶段,其"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格局。

一、新文化浪潮下的破冰之举

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思想激荡的转型期。五四运动后,旧文学体系与新兴白话文运动的矛盾日益凸显。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占据主流,而新文学创作者亟需打破桎梏、建立阵地。沈雁冰在《小说月报》改革受阻的背景下,与郑振铎等志同道合者多次密议,最终决定组建具有现代意识的文学团体。

1920年12月4日,北京万高盖胡同耿济之寓所内,发起人通过《文学研究会简章》及周作人执笔的宣言书。经过月余筹备,1921年1月4日召开正式成立大会,选举郑振铎为书记干事,确立"研究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三大宗旨。

二、组织结构与核心成员

文学研究会打破传统文人结社模式,采用现代社团管理机制:

类别内容概要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12人
会员规模鼎盛时期登记会员达172人,涵盖作家、翻译家、学者等多领域
分支机构在上海、广州等地设立分会,形成全国性文学网络
经费来源会员捐赠、《小说月报》稿费提成、商务印书馆支持

核心成员中,沈雁冰凭借《小说月报》主编身份成为理论旗手,郑振铎负责组织联络,叶绍钧则以创作实绩扩大影响力。周作人、朱希祖等学者提供学术支撑,形成创作与理论并重的格局。

三、革新实践的三大维度

(一)阵地建设

  • 《小说月报》改革:1921年全面革新内容,摒弃鸳鸯蝴蝶派作品,刊发鲁迅《故乡》、冰心《超人》等新文学代表作
  • 系列刊物创办:包括《文学旬刊》《诗》月刊,覆盖文学评论、诗歌创作等领域
  • 丛书出版计划:推出"文学研究会丛书"125种,涵盖创作与翻译

(二)理论建构

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强调:

  • 文学应反映社会现实,揭露压迫与不公
  • 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倾向
  • 倡导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三)国际视野

系统译介俄、法等国现实主义作品,出版《俄国文学史略》《法国文学研究》等专著,形成"借他山之石攻玉"的文学改良路径。

四、历史回响与时代价值

文学研究会存续期间(1921-1932),培育出冰心、朱自清、老舍等文学大家,其现实关怀深刻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品格。1932年因《小说月报》停刊而自然解散,但其开创的文学社会化道路,为后续左翼文学运动奠定基础。

该团体打破文人孤立的创作状态,建立作家群体与出版机构、读者市场的良性互动机制。其组织模式被创造社、新月社等团体效仿,推动新文学从精英书斋走向大众社会。


历史上的今天(www.todayonhistory.com) - 免费实用生活学习查询网站
back_img
功能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