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20 13:12:45 阅读: 194
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
身份 | 英格兰女王(1558-1603在位) |
---|---|
宗教立场 | 新教改革支持者 |
政治基础 | 新教徒与资产阶级新贵族 |
国际压力 | 教皇否认其合法性;西班牙、法国敌视 |
玛丽·斯图亚特(1542-1587)
身份 | 苏格兰女王(1542-1567在位) |
---|---|
宗教立场 | 天主教势力代表 |
政治诉求 | 宣称拥有英格兰王位继承权 |
国际支持 | 法国、西班牙、教皇 |
两位女王的对立始于宗教与王权的双重矛盾。伊丽莎白因母亲安妮·博林被处决而背负“私生女”争议,其新教立场更遭天主教欧洲抵制。玛丽则凭借血缘关系(亨利七世曾孙女)宣称英格兰王位,成为反伊丽莎白势力的核心象征。
1568年,玛丽因苏格兰政变流亡英格兰,寻求伊丽莎白庇护,却随即被软禁。此后的18年间,她成为天主教势力策划叛乱的焦点:
伊丽莎白始终避免直接处决玛丽,担心激化国际矛盾。但1586年巴宾顿案中,玛丽亲笔签署的密信被破译,坐实其叛国罪。议会两度施压,迫使伊丽莎白签署死刑令。
1587年2月8日,玛丽在佛斯利亨城堡被处决。目击者记载:
这一充满象征意味的场景迅速传遍欧洲。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呼吁对英发动“圣战”,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加速组建“无敌舰队”,最终于1588年进攻英国,却遭惨败。
玛丽的死终结了英国天主教复辟的可能,伊丽莎白的统治得以巩固。此后:
然而,伊丽莎白始终背负“弑君”争议。她在签署死刑令时曾犹豫数月,甚至暗示大臣“秘密处决玛丽”,但最终公开承担了历史责任。这一抉择,被视为近代早期欧洲君主制下理性政治的残酷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