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景教教士拉班·扫马去世:横跨欧亚的丝路行者长眠巴格达

时间: 2025-03-09 13:27:12 阅读: 150


一位出生于元大都的景教修士,以朝圣之名穿越蒙古帝国驿站,足迹西抵巴黎、东罗马,最终在巴格达结束传奇一生。

一、北京修士的朝圣之路

1225年,拉班·扫马出生于元大都(今北京)的景教世家。其父昔班为畏兀儿贵族,担任景教巡察使。彼时,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已在蒙古贵族中扎根——忽必烈之母唆鲁禾帖尼即景教徒,这为扫马日后的西行埋下伏笔。

30岁时,扫马于房山隐修,成为知名修士。1275年,他携弟子马古斯(后改名雅巴拉哈三世)启程西行,名义为“朝圣耶路撒冷”,实则肩负忽必烈探查欧洲情报的使命。他们穿越宁夏、和田、喀什,沿塔里木盆地南道进入波斯,因耶路撒冷被埃及占领而滞留伊利汗国。

西行关键节点(1276-1287年)

时间事件地点
1276年获忽必烈许可西行元大都
1278年穿越白龙堆沙漠塔里木盆地南道
1280年受阻于马穆鲁克势力亚美尼亚
1281年马古斯当选景教大主教巴格达

二、蒙古特使的欧洲外交

1287年,伊利汗国大汗阿鲁浑为对抗伊斯兰势力,派扫马出使基督教世界。这位精通蒙古语、叙利亚语的修士,成为首位深入欧洲核心的中国人。

欧洲君主接见记录

  • 东罗马皇帝安德洛尼卡二世:1287年秋于君士坦丁堡接受国书,承诺支持蒙古西征。
  • 法国腓力四世:在巴黎提出“派三万十字军联合夺取耶路撒冷”,现存阿鲁浑回信法王手稿。
  • 英格兰爱德华一世:于加斯科涅会晤,讨论贸易通道安全。
  • 教皇尼古拉四世:1288年复活节期间,扫马在罗马举行景教弥撒,获教廷认可“礼仪相通”。

此次出使虽未促成军事联盟,但打通了元朝与欧洲教廷的直接对话。尼古拉四世通过扫马向忽必烈致信,承认东方景教合法性,并任命其为“基督徒巡察总监”。

三、争议与遗产:身份、信仰与历史定位

扫马的族裔存在史料分歧:叙利亚文献称其为畏兀儿人,而《元史》记载属汪古部。这一矛盾反映蒙古治下多元族群的融合——汪古部本身即有突厥、回鹘与蒙古混血特征。

其信仰实践亦引发讨论。景教为适应草原文化,允许信徒以奶代斋、兼容一夫多妻,被西方教会批评为“过度世俗化”。但扫马严格持守戒律,在巴格达建立修道院推行叙利亚文经典教育,试图重塑教义正统。

1294年1月10日,扫马卒于巴格达。六百年后,1887年发现的《拉班·扫马和马可西行记》叙利亚文手稿,令这位被遗忘的丝路行者重归历史视野。他的旅程不仅改写“西方向东方传教”的单向叙事,更证明13世纪欧亚大陆的文明互通远超后世想象。

附:景教本土化策略对比(唐vs元)

时期经典翻译仪式调整社会适应
唐代佛道术语转译保留叙利亚礼仪依附士族阶层
元代蒙古语布道允许奶制品替代斋戒融入驿站贸易网络

历史上的今天(www.todayonhistory.com) - 免费实用生活学习查询网站
back_img
功能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