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1-07 18:45:24 阅读: 215
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2022北京通勤特征年度报告》显示:去年北京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为50分钟,平均通勤距离13.2公里。其中,超过600万人通勤时间在2小时以上,其中不乏通勤5小时以上的极端情况。
这样算下来,许多人几乎把生命的四分之一都献给了通勤。而这段遥遥上班路,体验往往不怎么美好。公交车上没有座位,一站就是一小时。车上的人们不是在补觉,就是低头刷手机。
燕郊通勤、天津通勤、山东通勤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早出晚归,忍受超长通勤时间,只为了节省生活开销。
娟娟就是其中的一员,每天五点半起床,匆忙洗漱,不到6点就要出门,步行去公交站。直到6点12分,才等来第一辆812,可惜上面已经站满了人,根本挤不上去。好在,6点15分,第二辆812来了,虽然还是很挤,但她担心上班来不及了,拼尽全力挤了上去。路上有些晕车,75分钟后,她终于拖着疲惫的身躯下了车,往大望路地铁站方向走,直到7:45,才坐上一号线。地铁里也是人挤人,在8:05,她终于在木樨地下了地铁,穿过拥挤的人流,刷卡出站,然后步行去公司,恰好能赶上8:30的打指纹deadline。算下来,娟娟单程通勤时间差不多2小时,一天就是4小时。按每月上班21天算,那她差不多每个月有三天半的时间,都消耗在路上了。而这样的生活她已经过了三年。
得益于城际列车,天津通勤相比燕郊通勤,体感稍许好上一些。抖音博主洛妈五年来,每天单程通勤135公里,但只需要不到90分钟,甚至比很多住在北京城里的人时间还要短。城际列车单程票价54.5元,即便办理多次票和定期票,单程也超过50元。一天来回就是100多元,成本不是一般的高。好在,至少确保是有位子坐的。
山东通勤有时会有很极限的情况。抖音博主小月妈妈,住在山东省会济南,每天5点出门拼车到济南西站,雷打不动坐8:06的高铁,10:00到达北京南站,14:00到工作的艺术学校给小朋友上课,18:00下课,再原路返回。虽然每天只用上4小时班,在路上花的时间超过7小时,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真的有点浪费生命。
除了跨城通勤,住在北京的上班族也不怎么好过。早年著名的西二旗地铁高峰,光进地铁口,就需要排蛇形队伍近1小时,而且清一色衣冠楚楚的程序员。郊区人民,各有各的苦。大兴人民面对新发地,很绝望;昌平人民无法避免早高峰,于是纷纷拿出春节抢“敬业福“的精神,主动加班,试图逃避晚高峰;更不要说没什么存在感的石景山人民了,他们省吃俭用在苹果园买了套房,很可能被朋友们调侃“你是不是搬去门头沟了啊?”说出来都是泪。
通勤的苦,上班族都懂,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甘愿忍受超长的通勤时间呢?世界上大部分问题,都可以用一句话解决:不是人受罪,就是钱受罪。选择双城通勤的人,就是选择“钱受罪&rdquo。他们绝大多数都在北京有着体面光鲜的工作,收入也不低,但如果在公司附近租房和生活,还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拿娟娟来说,她在木樨地附近上班,附近一套38平的1居室公寓,每月租金就高达6890元;即使与人合租,一个不到10平的房间,每月租金超过了3000元。她在燕郊,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省下房租开销,一年至少就省了八万多!虽然,这个代价是用每个月三天半在路上换来的。
有调查发现,北京的通勤时间越来越长了。2005年,北京平均通勤时间是38分钟,但当时,北京只有三条地铁。2021年,北京平均通勤时间是40分钟。看上去16年涨了2分钟,不是太惊人。但只一年,2022年的平均通勤时间就高达50分钟,而北京已经有了27条地铁线路。看上去好像有一丝矛盾:为什么社会发展快了,交通更便捷了了为什么人们花在通勤上的时间却更长了?而且对通勤的认知也越来越痛苦?上世纪90年代,人们常常骑着自行车或者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在路上遇到熟人时,他们会停下来聊天,脸上洋溢着笑容,那时的人们并不觉得通勤是一件大事。
图片来源:华南生活网
现在的地铁通勤族,他们的表情大多是疲惫和麻木。他们的身体在移动,但灵魂似乎飘忽不定,不知去往何方。
图片来源:微博@黑白女乔
通勤时间的增长背后隐藏着许多深刻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现象。像娟娟、洛妈、小月妈妈这样的双城通勤族,她们的上班路程就像是一场长途跋涉,不正是为了在自己生活的城市找不到像北京那样好的工作机会吗?
以“记者/采编”岗位为例,在boss直聘平台上搜索北京和廊坊的薪资对比,可以看出好的工作机会和薪资待遇多集中在一线城市。但一线城市的昂贵生活成本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双城通勤虽然辛苦,但成为一个极具性价比的选择。
不得不说,漫长的通勤时间带来的痛苦是一个时代的无奈,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挑战。这些上班族们也有自己应对的“无痛通勤”法则。他们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学习和工作。有的天津通勤族因为城际列车上有座位,会选择看书、听有声书或播客。他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充实自己。
图片来源:微博网友
有时工作繁忙,他们也会利用通勤时间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比如回复邮件、管理社群等。甚至有的直接在通勤过程中拿出笔记本电脑办公半小时,以此减少回家后加班的时间。听音乐也是许多人的选择,特别是那些没有固定座位的通勤族。他们戴上耳机,随着列车的晃动听音乐,感觉时间不再那么难以忍受。根据后浪研究所的调查,通勤路上最常听的歌曲竟然是《大悲咒》,其次是《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等歌曲。
图片来源:后浪研究所
玩游戏也是许多人选择的消遣方式,比如这种快速且不需要太多思考的游戏。当然除了,《塞尔达》这款游戏也很受欢迎。它的主角林克可以让玩家在海拉鲁世界里畅游,满足了许多人对探险的渴望。
长时间的通勤让许多人选择了忍受,“为了生活不得不低头”。但也有人无法忍受而选择逃离。逃离并不等于无奈和放弃,它只是一种选择。生活与现实是一端,理想与价值是另一端,人们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