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9-15 07:56:01 阅读: 189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4节气日期起伏,以及24节气变化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24节气日期起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4节气变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三伏天是从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一共持续30天或40天。伏天不仅天数不确定,就连数伏开始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样。
要准确数出伏天,需要了解夏至日以及干支纪日法。实际上,数伏开始的日期并不是以公历或者农历的某个固定日期作为起始的,而是通过干支纪日法推算出来的。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公历6月21日—22日之间。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夏至后不久,便是伏天。
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其中的“庚”字是指天干中的庚。这句话的意思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
三伏天的确定方法:
干支纪日法是我国古代使用的历法方法,即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互相组合来表示日期。它总共有60种组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六十一甲子”。
年、月、日的记法都用这种方式,比如今年的元旦,就可以表达为:丙申年,庚子月,戊子日。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使用公历历法,干支纪日法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常见的日历上能查到的恐怕只有用干支表示的年份了,因为在确定我们的生肖时,常常会用到它。
比如2017年的夏至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22日庚辰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2日庚寅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2日庚子日,于是7月12日就成了初伏的起始日。初伏持续的时长规定为10天,到7月21日结束。
下一步是规定末伏的时间,即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作为末伏的开始。拿今年来说,我们先在日历上找到立秋,也就是8月7日,再往后找到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1日庚午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续时长也为10天,到8月21日结束。
最后,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根据庚日来的早晚不同,留给中伏的时间一定是10天或者20天,而不会是别的数值。因此整个三伏的时长才会有30天和40天的区别。
每年“三伏”大概在公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具体到今年的“三伏”来说,7月11日至7月20日为初伏,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末伏。
从7月12日初伏开始数,初伏十天,中伏二十天,末伏十天,共四十天。
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起伏。
从今天开始就是伏天了呗
今年的伏天是从7月十一日起数伏开始
应该是夏至,开始进如伏天
小暑的第一天开始叫头暑
2O21年7月11开始数伏天,7月11日初伏第一天
数伏就是从入伏开始数,一直数到三伏天结束,历时有时候是30天,有时候又是40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4节气日期起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4节气日期起伏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