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4-20 21:22:01 阅读: 186
二十四节气霜降
霜冻:天气渐冷,开始结霜。霜降通常发生在公历每年的10月23日。
弗罗斯特后裔三侯爵
豺狼是牺牲性动物:豺狼在吃掉捕获的猎物之前会展示它。
花草树木泛黄:地上的叶子泛黄、落叶。
螫虫弯腰:螫虫都在洞里一动不动,垂着头,进入冬眠状态。
霜介绍
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就会出现霜降。霜意味着天气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旬,空气凝重,露水化为霜。”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之外的沃野上,一片银色的冰晶闪闪发光。这时,叶子已经黄了,纷纷落下。古书《二十四节气解》云:“气静霜降,云始凝”。可见,“霜降”是指天气逐渐变冷,开始下霜。气象学上,一般将秋季的第一次霜称为“早霜”或“初霜”,而将春季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末霜到初霜这段时间为无霜期。有人也称早霜为“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云:“万树已扫黄,唯有芙蓉香”。
霜是由水蒸气组成的。水蒸气怎样凝结成霜?南宋诗人吕本中在《:010—30000》中写道:“斜月侵驿,溪桥晚霜。”陆游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枯草白霜,寒窗月新”。这表明秋高气爽时出现霜冻。月夜。秋天的傍晚万里无云。地面似乎没有被覆盖,散发出大量的热量。气温突然降至0以下。地面上的微小水蒸气会在溪流、桥梁、树叶和土壤上凝结,形成微小的冰针。有的变成六角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所以人们说“厚霜猛打日”。
霜节气是指天气渐冷,开始下霜。南方高纬度地区,平均气温在16左右,距离初霜期还有3个节气。华南南部的河谷地区,只有隆冬时节才会出现霜冻。当然,即使在同一纬度的地方,由于海拔和地形的差异,接近地面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也不同,初霜期和霜日数也不同。
霜是地面遇到寒冷天气时,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所以霜并不是指落霜,而是指天气寒冷,地面会产生初霜。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露水变成霜”这句话是不准确的。冻露是通过将露滴冷冻成又小又硬的冰珠而形成的。霜冻是指气温急剧下降对农作物造成的冻害。为害温度因作物、品种、生长期而异。要形成霜,地面或表面的温度必须降至0C以下,并且下层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因此,发生霜时不一定发生霜,发生霜时也不一定发生霜。但由于霜冻发生时气温已经比较低,如果继续降温,就容易导致霜冻。
“霜冻杀死了所有的草。”遭受过严重霜冻的植物根本没有生命力。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的液体因霜冻而结冰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漏出,导致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 “风、剑、霜,猛烈相压”,足见霜的无情和残忍。事实上,霜冻与霜冻虽然密切相关,但危害农作物的是“霜”而不是“霜”。有人曾经做过实验:将植物的两片叶子放在温度相同的盒子里。一片叶子结满了霜,另一片叶子没有结霜。结果,无霜叶受损严重,而覆霜叶则只有轻微霜害迹象。这说明霜冻不能危害农作物。相反,水蒸气凝结时,也能放出大量的热量。 0时1克水蒸气凝结成水时,汽化热为667卡,可将重霜变成轻霜。轻霜化为露,避免冻害。
与其说“霜冻尽草”,不如说“霜冻尽草”。霜冻是寒冷天气的征兆,冰冻是杀死农作物的大敌。由于有霜时有霜(有时无霜,称为黑霜),所以秋霜和春霜统称为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