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4-20 20:16:01 阅读: 234
二十四节气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是春天的开始。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东经315度时,即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为立之始……立夏、秋、冬亦同。”古代的“四立”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开始,其农业含义是“春耕、夏长、秋收、冬长”,《藏》概括了农耕的整个过程。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四个季节长短也不同。因此,“四礼”虽然可以反映黄河中下游四个明显季节的气候特征,但“礼”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重大,不能适用于全国。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的第一个时期应该是“东风解冻”。两者基本相同,但作为立春的标志,错过得太早了。中国气候学中常将立春定义为每五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第一天,这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立春的含义不一致。 2月下旬,只有华南地区真正进入春天。但这种划分方法更符合实际。立春后气温回升,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春耕忙季。
立春的三个季节
东风一解冻:东风带来温暖,大地开始解冻
刺虫第二阶段开始震动:洞里的刺虫慢慢苏醒
鱼携冰第三阶段: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在水面游动。这时水面上还有没有完全溶解的冰碎片,漂浮在水面上,仿佛被鱼儿带着一样。
立春的简介
自秦朝以来,我国历来以立春为立春。立春在天文上是有划分的,但在自然界和人们的心目中,春天意味着温暖,鸟语花香;春天,意味着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的时期。
立春时节,人们明显感觉到白昼变长了,阳光也变暖和了。气温、日照和降雨量往往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加。早春农作物生长较快,油菜抽薹和小麦拔节期间用水量增加。应及时浇水、追肥,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来,要早起晚睡。春季农耕准备工作也已开始。虽然已经立春,但华南大部分地区仍然十分寒冷。白雪来得太迟,春天来不及,花园里的花儿在树上飞舞。安排农业生产时应考虑这些气候特征。
“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由来已久,至少始于3000年前。当时,苟芒又名芒神,是掌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是这样的:立春前三天,皇帝开始斋戒。立春这天,他亲自带领三大臣、九大臣、诸侯百官到东八里的郊外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去东郊迎春呢?这是因为春节活动所祭祀的巨蟒神住在东方。后来,春节活动不仅在东郊举行。如宋《梦粱录》中记载:“立春第一日,宰相以下大臣入朝贺”。这证明春节活动已经从乡村进入宫廷,成为官员之间的相互祭祀。
到了清代,春节仪式演变成为一项备受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记载:“立春前一日,顺天府官至东直门外一里泉田迎春。立春第一日,礼部献上皇帝的宝座。春山,顺天府献春牛图,礼毕,回衙,介绍春牛,“击之,谓之击泉。”清代《清嘉录》指出立春祭神祭祖的仪式虽不及正月初一过年,但规模却高于冬至。